37%青少年感不幸福 中三幸福感最低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4/22 16:19

最後更新: 2018/04/22 16:19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3成7受訪青少年感到不幸福,倡從正向心理角度協助青少年找回屬於自己的「小確幸」。(陳偉英攝)
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,4成受訪青少年只感到一般幸福,更有3成7受訪青少年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少於6分(以10分為滿分),即感到不幸福;而隨著年級上升,青少年的幸福感亦會下降。調查機構指出,中三學生於幸福感、正面情緒、與人關係及快樂自評上,分數均屬最低,籲社工、家長及教師宜多加關注有關群組,社會各界亦多進行正向教育,以培育青少年成長,促進他們的幸福感。
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研究及倡導幹事朱漢榮認為,中三學生面對的處境都是成長中較重要的關口,而年級越大,青少年於學業及人際關係上遇到的處境更多更真實,令他們較易感到不幸福,但強調並不代表「一代不如一代」。

現年21歲、熱愛舞蹈的中大酒店管理系3年級生雅莉分享時表示,中三那年要面對選科,個人偏好文科,而學校卻注重理科,但心理測驗卻推測自己適合修讀商科,令她一度感到傍惶,不如如何選擇。

雅莉憶述,中六時既要應付DSE,亦希望兼顧跳舞,加上當時父親身體抱恙需要入院治理,自己作為長女,情緒大受打擊,曾在家中「匿埋」哭泣,非常無助,幸獲母親一直陪伴與鼓勵,並分擔照顧父親的工作,令她可繼續專注學業及興趣,成功入讀大學。

雅莉形容,個人壓力來源來自時間管理及學業興趣兩兼顧,但認為只要青少年能專注及保持樂觀,便可避免壓力增加。

中大酒店管理系3年級生雅莉曾在中三時因選科遇上人生交叉點而感困擾。(陳偉英攝)

調查結果同時指出,有39%受訪的華裔青少年的整體幸福感自評分數少於6分,但非華裔青少年則只有29%認為不幸福。而受訪青少年的整體幸福感分數愈高,對自我認識、抗逆力、人際支援網絡及快樂度的自我評分亦會較高,反映身邊人能給予適時支援,以及促進青少年樂觀及希望可提升他們的幸福感。
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青少年綜合服務總主任曾婉姬指出,華裔家長多著緊子女在學業上追求的成就,加添他們壓力,反觀非華裔學生擁較強的宗教信仰,當他們遇上逆境時,會選擇依靠信仰渡過。

今次調查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進行,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3,669名9至17歲的本港青少年(華裔及非華裔),以了解他們對幸福感自身評價的情況。